【编者按:“十一五”以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能力上升到了新的水平,为推进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奠定了基础。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科学谋划“十二五”蓝图,对学校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党委宣传部为此组织校报、广播台、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围绕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对各教学院(部)院长(主任)进行专题访谈。今天首先刊出的是对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
裘新江,澳门新莆京7906not院长、教授,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校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校首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滁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会员。主要专业方向为唐宋元明清文学和红学。曾在《戏曲研究》、《红楼梦学刊》等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参编教材(副主编)各1部。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其中重点1项),主持省级教研项目2项,参与省厅人文项目和教研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校级课题8项。曾获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先进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称号,担任班主任时所带班级曾被评为安徽省先进班集体。
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皖东文化研究基地
——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
记 者:裘院长好!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文学院的基本情况。
裘新江: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前身是澳门新莆京7906not中文系,创办于1977年,2011年6月改名为文学与传媒学院(简称文学院)。文学院是学校升本后首批招收本科专业的院部之一,也是学校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院部。文学院依托传统师范教育优势,积极发展新闻学等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教育行业、新闻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文学院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博士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73%,另聘有兼职教授16人和多名客座教授。教师承担厅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教育部与教育厅重点项目5项,校级教研、科研项目20多项。教师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20多部,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近千篇。2010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欧阳修学术研讨会。
文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6人。有“石上松”文学社、“红烛”话剧社、红楼梦读友会3个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2007年被评为“澳门新莆京7906not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记 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想请裘院长谈一谈文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规划设想或者说总体发展目标是什么。
裘新江:“十二五”是文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学院领导班子认真调研、精心谋划,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文学院发展实际,制定了文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其总体发展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学工作,以专业学科建设推动院部发展,突出“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滁州,面向安徽,服务全国,加快转型,努力把文学院建设成为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皖东文化研究基地,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记 者:为了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文学院也应该制定了相应的改革举措逐步实施。但从全校来说,各院部、各专业发展的关键是要营造亮点、打造特色,这样才能具有优势、形成品牌。那么,文学院准备如何凝炼和打造办学特色呢?
裘新江:文学院在打造办学特色过程中,准备立足传统师范教育,强化说写交际能力,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人文素质平台,努力将传统性与现代性、基础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性与人文性、学科性与地方性结合起来,从而满足时代形势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对复合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
具体特色可以凝练为:“一中心,二支撑,三育人,四依托,五目标”。
一中心:就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二支撑:就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三育人:就是专业育人、学风育人、实践育人。
四依托:就是依托传统师范教育,凸显能说会写和交际的能力;依托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调查实践与动手的能力;依托地方区域优势,提高适应社会与就业能力;依托重点学科发展,培养学术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五目标:就是发展应用专业,加强学科建设,适应时代发展;弘扬师德精神,形成良好学风,塑造健全人格;狠抓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六关六关(外语、计算机、写作、写字、口语表达、交际沟通),重视实践环节,增强应用能力;营造人文环境,提高综合素质,培育创新精神;创新办学模式,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办学特色。
记 者: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文学院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强建设、加以保障呢?
裘新江:我们准备从九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一是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到2015年,预计全院在校全日制学生达1500人左右。
二是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稳步发展传统学科,重点建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新闻学四个二级学科。大力培育新型学科和特色学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好现有的汉语言文学(师范)和新闻专业,适时开设具有应用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管理、国际汉语教育等新专业。
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是科研工作再上台阶。“十二五”期间,教师发表论文拟增加200篇以上,其中二类期刊以上发表的论文30篇以上,出版专著或编撰教材8部左右;成功申报各类科研项目30项,其中校级18项,厅级及以上12项,力争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通过整合研究力量,在“历代名人与滁州研究”、“欧阳修研究”、“吴敬梓研究”、“朱元璋研究”、“凤阳花鼓戏研究”、“淮南抗日根据地文艺史研究”等基础上,成立皖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所),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科研团队,力争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滁州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引进和培养4名
六是扩大对外开放办学。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兄弟院校的合作。在韩瑞大学留学生汉语进修班的基础上,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路子,拓宽对外办学渠道,拟加强与日本、美国等国的办学合作。
七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与文学院最新发展思路相适应的基本规章制度。如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教学工作督导制度、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在教学科研考核与评价、用人进人把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教学环节体现实践性;以毕业实习为中心,全方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专业引领功能;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学分,并推行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云帆工程”。在已有6个实习基地基础上再增加10个左右的基地,拟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实训中心和新闻实验教学中心。
九是进一步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中心工作,立足于“规范、创新、提高”,以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文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